【湖南“十大名茶”】安化黑茶:前世岁月醇香今生造“富”百姓

时间:2023-09-05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沿北纬28度,有座小城,从历史中款款走来,中国文化不能忽视她,世界文明不能没有她的名字。

  巍巍雪峰山脉是她的骨骼,滔滔资江水是她的血液,好山好水孕育了她的千年传奇——安化黑茶。

  满眼诗画的城市中,糅杂着浓茶醇香,城楼街巷斑驳印记如时光雕琢。凝神驻足,启思感言:一幕幕历史长河里的兴衰更迭,赋予安化黑茶浩如烟海的故事;一批批独具匠心的茶人,接历史重任,建百家茶企,开万亩茶园,创造近200亿元茶业产值。

  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安化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芳香异常”,这是最早记载安化黑茶的历史文献。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从安化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鼎盛时期,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安化黑茶压制的砖茶,曾经是草原上的硬通货。即使在战火连天的岁月,勇敢的安化儿女冒着炮火硝烟,最终找出两条运销路线。

  如果安化是本厚重的历史书,那么曾经走过的弯路或许是为今生的蜕变蓄积能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化黑茶曾经历衰落。至2006年时,安化黑茶产业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税收只有四五十万元,仅有的几家茶厂濒临倒闭。

  “许多茶场毁掉茶园改种其他作物或种上树木,茶农弃茶外出打工。”回忆起当时情景,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伟群感慨地说。

  曾叱咤“万里茶道”的安化怎会轻言放弃。这时,一篓存放半了个世纪的安化“天尖”黑茶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惊艳亮相,这无疑给安化的决策者和茶人们点亮明灯——黑茶产业出路就在当下。

  安化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主攻黑茶特色产业,十年磨一剑,创造了安化黑茶崛起于中国名茶之林的产业奇迹。

  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达16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华莱、湖南茶业、湖南中茶),省级龙头企业8家(白沙溪、建玲实业、安化第一茶厂、梅山黑茶、阿香茶果、高马二溪茶业、芙蓉山茶业、云上茶业),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华莱、白沙溪、梅山黑茶、高马二溪、利源隆、云上、芙蓉山、阿香美)。茶叶加工量8.2万吨,综合产值达180亿元,税收3.2亿元,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找准一个产业不容易,发展壮大一个产业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安化县委、县政府走好了三招妙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干到底,宣传推介精准发力。

  为更好地发展黑茶大业,安化在湖南率先成立了县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和县茶业协会,两套人马同心发力,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手”和市场“无形手”的双重作用。

  2007年县委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2008年县委、县政府办制定了《关于做大做好茶叶产业的意见》实施细则,2012年完成了“十三·五”茶叶产业发展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政策之风,吹香了茶园,吹“醒”了茶企。

  几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长期的坚守与发展,成就了一个特色产业的崛起。

  数千年时光与人文的酝酿造就了安化黑茶的厚度,在系统梳理历史资料后,品牌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安化县集中力量打造“安化黑茶”公共品牌,成功注册了“安化黑茶”商标和“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荣誉,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14个,湖南名牌8个,中华老字号1家、湖南老字号2家。

  “安化黑茶”品牌价值迅速提升,离不开宣传推介的支撑。安化县成功承办了第三、第四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和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论坛。

  2018年“五一期间”,安化县与北京八大处公园合作,共同举办了以“挑担茶叶上北京”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活动,再现当年安化黑茶运抵京城的胜景。

  在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中,走什么路,打什么“牌”,拿什么占领市场,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孜孜不倦探寻的三个问题。找到三把钥匙,前景豁然开朗。

  黑茶产业必须走发展健康产业之路。“世界茶王——安化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这是不争的事实,历史文献也记载了安化黑茶药用功效的不可否定性。

  黑茶产业必须做健康清洁之产品。原材料供突出“优势区域、优良茶种和优质鲜叶”,做地道安化黑茶;建标准化清洁化工厂,建绿色有机茶园;规范传承与创新,保持历史原貌同时适应时代发展。

  做好黑茶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安化黑茶中的“金花”是产品走俏市场的“卖点”,已作为黑茶的核心技术之一加以保护。同时,聘请了陈宗懋、刘仲华等7位茶叶界顶级专家任首席顾问,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桑香黑茶等有效成分提取与应用等新技术,速溶茶、黑茶饮料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

  安化茶产业基础雄厚,旅游业基础薄弱,茶旅融合恰能形成优势互补,旅游发展有了着力点,茶产业下游产品也得到延伸。

  安化把旅游作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平台,通过发展“旅游+茶业”、“旅游+文化”、“旅游+健康”等新业态,把旅游渗透到茶产业各个环节。

  安化先后建起了茶马古道、中国黑茶博物馆、梅山生态文化园、白沙溪黑茶博物馆、云台山茶旅开发项目和茶乡花海等茶旅一体化等重点项目。2018年,共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52亿元。

  2019年4月19日,从安化县再次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经省政府批准,安化正式脱贫摘帽,从此告别贫困县的历史。

  自然造物就是这么神奇,作为曾经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主要贫困人口集中在高寒山区和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而这个区域恰恰也是安化黑茶原料生产的主要区域。

  兴建一个茶产业,归根结底是要富一方老百姓。安化各级党委、政府把黑茶产业作为根本性的造血产业,让黑茶产业挑起扶贫攻坚的历史重任。

  安化县委、县政府整合项目资金支持茶园基地建设,按照种苗基地2000元/亩,新建基地1000元/亩,老茶园改造500元/亩的标准,对茶农给予补贴。

  看到脱贫希望的贫困户被调动了积极性,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0.9万亩发展到了2018年的35万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参与茶园基地建设,并按“保护价”进行收购。三年来,有50多家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筹资金2亿多元发展农户种茶,实行订单茶业,解决了近1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难题。

  家乡就业让曾经的“留守村”重新焕发活力。安化创办了全国首家黑茶专业学校,实施“五个一千”工程,还通过举办“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班,提高贫困农户技能。目前,全县从事茶产业的人员达35万,占全县总人口32.4%。

  黑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种茶、制茶、评茶、茶艺、包装、旅游、文化、广告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更带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和养殖业转移到茶叶种植、绿色包装、茶叶加工、茶馆茶楼、茶旅餐宿、现代物流、营销仓储等行业中来。

  马路镇千秋界茶农邓秀山自2007年起,依靠改造老茶园和新建茶园,拥有茶园基地80亩,年纯收入达30万元,不但早早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了当地种茶致富的典范。

  追问历史,安化黑茶从肩挑篓背到船仓马背,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从飘洋过海到搏击长空,已是千年桑海桑田。

  指路前方,安化黑茶依旧“野心勃勃”,正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有机生态茶园发展之路……



上一篇:湖南“十大名茶”名单
下一篇:店铺名字 茶叶店取名大全简单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