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明珠”

时间:2023-09-08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蓄水、调水后,在郧阳城区周边汉江河谷形成了宽阔的水面,因季节性水位涨落变化而形成了一大片湿地。这就是后来郧阳湖湿地公园的雏形。

  11月8日,正值《世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之际,记者一行越秦岭、穿汉江,来到鄂西北十堰市郧阳区,亲身感受郧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探访因一江清水永续北送而带来的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繁荣景象。

  从呼北高速郧阳南出口驶出,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碧绿的江水、飞架南北的大桥、青绿环抱的群山和头顶上白云游曳的蓝天。真是一片富氧地!我禁不住深吸一口气,清新中透着花香。再向前几百米,就是同心广场。这天是周末,公园里游人众多:漫步的、拍照的、放风筝的,真是悠闲;大人们边走边谈,小孩们追逐嬉戏好惬意的城乡生活!习总书记的“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嘱托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据历史资料记载,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1952年10月30日,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南水北调跨世纪宏伟梦想终于实现了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源头活水汉水如期北送,清澈的汉江水如甘甜的乳汁,滋润京津大地。

  据悉,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和核心水源区,在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至这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郧阳拆掉建设了300年、如今三五百亿也难复建的郧阳古城;淹没了近万亩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肥田沃地和产业;关停了出口赚汇的造纸厂、精铸厂等企业;先后6次饮泪外迁郧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大县和移民大县。由此可见,郧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蓄水、调水后,在郧阳城区周边汉江河谷形成了宽阔的水面,因季节性水位涨落变化而形成了一大片湿地。这就是后来郧阳湖湿地公园的雏形。

  守好湿地资源,护好一江清水。湖北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负责人杨泽华向记者介绍: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郧阳区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启了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把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全区重要工作来抓,纳入重点项目进行考核,建立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湖北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要求,对表对标,在郧阳区因确保水质关停大量企业导致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生态保护,协调各方,筹集资金2100万元用于郧阳湖湿地保护、划界定标、安全围栏、视频监控、湖底清障、湿地恢复基础设施等建设,在湿地规划区栽植竹柳200亩、杨树50亩、芦苇250亩,着力恢复“青山常绿、碧水常流、百鸟常飞”的原生态。

  为如时完成湿地规划建设任务,郧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召开部门现场督导,落实了“共抓、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形成了湿地公园建设的强大合力。区环保、农业、水利、林业、气象、水文等部门定期开展湿地公园水文水质、土壤土质、气候气象、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并对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为湿地公园科学保护管理提供了实时依据。

  领导的重视和指导,部门的协调作战,为湿地公园建设扫除了障碍和困难,为郧阳湖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10月15日,评估验收开始了。国家林草局评估验收组一行先后深入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办公区域、科普宣教长廊、湿地管护站、恢复重建区、牛头山观景台、生态保育区等现场考察评估验收。2021年12月29日,国家林草局以《林湿发[2021]115号》发文公布验收结果,全国共有44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命名,湖北十堰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榜上有名,成为湖北省当年唯一一家验收通过的国家湿地公园。

  记者一行站在汉江岸边的解放军青年林林步道远眺,两岸群山葱郁,江上鸟鸣悠悠;在牛头山观景台,江心的翠绿小岛尽收眼底,朵朵白云倒映水中,悠闲嬉水的白鹭、野鸭和白骨顶鸡等国宝级珍禽竞相觅食,惊得鱼儿疾蹿乱跳,漾起层层波纹,为平静的湖面平添了许多灵动的色彩。

  湖北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一边指着湖水,一边向记者介绍:现在水中嬉戏的是白骨顶鸡,有上千只。白骨顶鸡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生活于北方,常南迁过冬。现在却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过冬。横渡千里飞往郧阳湖越冬的候鸟还有银喉长尾山雀、斑嘴鸭、苍鹭、北红尾鸲等物种。它们各显婀娜身姿飘洒在湖面上,活跃在湿地上,引来国内外千万游客炫耀镜头。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前往越冬。据2021年冬季十堰市水鸟同步调查显示,仅在郧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就发现了64种,数量达到了1.4万余只,整个种类和数量呈增长态势。这里已成为候鸟重要的迁徙通道和重要的栖息地、繁育地。这是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持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保护成果的真实写照。

  这里也是人类的老家。在汉江岸边的青曲镇弥陀寺学堂梁子,前不久发掘出“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再次惊暴世界。这里曾于1989年5月和1990年发掘出“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化石,有“南方古猿”之说,距今约100万年,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并成镇馆之宝之一。“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空白。

  2022年9月28日,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专家论证认为,“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2022年度我国乃至国际学术界的一项重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实证东方人类故乡历史源远流长,华夏远古文化博大精深。相较于30多年前发掘出土、已严重挤压变形的“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3号头骨化石保存得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态特点更加明确,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的解剖学特征。该头骨与以前出土的1、2号头骨位于同一套地层中,与同一层位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共生关系明确,地层、时代和埋藏学信息清楚,反映了百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群生存演化的鲜活画面。

  不仅如此,在湿地公园郧阳湖畔还发掘有夏商周和先秦及唐宋元明清等通史级的辽瓦店子文化遗址,有能佐证屈家岭文化和仰韶文化谁早谁晚的青龙泉文化遗址,还有龙蛋共生况世独有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遗,为郧阳湖湿地公园公园功能增添了光辉的元素。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共识。

  在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初,郧阳区始终把生态修复和恢复作为目标,界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在湿地生态保护区内的“五乱”行为,全力构筑“一湖碧水、万顷碧波”的自然景象。

  思路决定行动。为切实做好湿地公园各项工作,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图形库,埋设界碑100座、界桩400个,以明确界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站、气象、水文监测点、观鸟台建设;建立湿地视频监测系统,48个高清探头对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24小时实时监控,为管理执法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依法强化湿地管理,实行日常巡护。2022年1月,公园管理局聘请15名巡护人员,重点做到“两巡”(巡河、巡山)、“两护”(护林、护物)及“两防”(防火、防违法开垦种植),每员下载安装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系统数据平台,确保巡护实效。

  2021年3月,江水逐渐消退,消落滩涂地越来越多,个别当地村民开垦种粮种菜现象抬头。为了整治在湿地公园核心区内乱挖乱采、开垦种植、放牧家畜、破坏动植物等违法行为,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联合成立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专项行动专班,整治开路,宣传稳本,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发动群众监督,共清理违法种植面积175亩,栽植柳树12500株。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营造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湿地公园保护的良好氛围。

  同时,郧阳区借机开展绿美郧阳行动,将郧阳湖沿线山体和岛屿纳入绿美郧阳行动的重点绿化地段,要求对沿线山体和湖内岛屿所属乡镇和区直单位限期绿化,作为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五年来,通过全区干群的共同努力,郧阳湖沿线山体全部绿化。同时加快“清洁家园”建设,对郧阳湖沿岸环境进行重点整治,规范居民排污行为,确保“泥沙不流失到郧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郧阳湖、污水不流入到郧阳湖”,确保郧阳湖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实现了湖山水天共一色。

  水清岸绿白鹭飞,一湖烟波任逍遥。生机无限的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青青植被、盈盈湖水、萋萋芳草,飞鸟翔鱼,共同绘就了一幅壮美的湿地生态画卷,展示着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迷人风采和生动魅力。

  在这里,记者亲眼目睹到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甚至是世界“极危”物种。4只全球罕见的“小精灵”黑鹳,身披黑羽、嘴巴细长、体态优美、活动敏捷。十堰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雷波介绍,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黑鹳在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约有1000只,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因此也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同时它也是一种迁徙鸟,主要分布在我国丹江流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浅水处或沼泽地上,黑白色的羽毛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目前,这个季节正是黑鹳的迁徙期,近年冬季都有黑鹳从西伯利亚东北等地迁徙到郧阳,可以说郧阳近年成了黑鹳过冬的家。

  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有50余只落户郧阳湖栖息繁殖。据报道,黄胸鹀俗称禾花雀,是雀形目鹀科的一种小型鸣禽。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欧洲东北部,越冬迁徙要经过我国大部分地区,郧阳也是其重要迁徙通道之一。从1980年到2013年,全世界禾花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90%,仅2001年就有一百万只被猎捕杀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黄胸鹀的危险等级由2004年“近危”、2008年“濒危”,2017则提升为“极危”。2021年,黄胸鹀在中国的保护级别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黄胸鹀能够在此栖息繁殖,佐证出郧阳湖已经成为生态适宜区。

  记者站在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十七孔桥上,看到湖面上有许多白骨顶鸡。据工作人员介绍,白骨顶鸡外形与野鸭相似,身体呈灰黑色、头部有白色额甲,这里发现有上千只。一般在水里觅食、追逐、嬉戏,被称为“会游泳的鸡”,此鸟又称“鸟中包公”、游泳健将,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白骨顶鸡通常情况下繁殖在北方,冬天迁徙南方。如此众多的白骨顶鸡在郧阳湖水域聚集,实属难得一见。

  郧阳湖湿地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开展试点建设以来,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逐年增加,植物由2017年250种增加到290种,增加40种;动物由2017年135种增加到214种,增加79种,其中有国家或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7种,鸟类由2017年50种增加到108种,增加58种,郧阳湖已成为丹江库区乃至汉江流域地区珍稀鱼类鸟类的最佳栖息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加强。“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活体桃花水母、“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世界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鳽、秦岭羚牛、大天鹅、小天鹅以及半边莲、小勾儿茶、秦岭羽叶报春等珍稀濒危植物群落相继在野外发现。良好的生态为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

  据当地居民陈述,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经成了周围居民科普学习的地方。以湿地公园宣教科普中心为重点,在人口密集地段建设湿地文化长廊、驿站等设施宣传推介郧阳湖湿地。在郧阳区2条高速互通出口和国省县道主要路口设置旅游标识牌10块;在湿地公园核心区和显眼位置树立大型宣传标志石2块;在园内各景区景点设置宣传牌、知识展板、解说牌135块,兴建400平方米的郧阳湖科普宣教中心,充分利用互动投影、互动触摸等科技设备,对湿地公园进行立体宣传;在人口较为密集的青龙山社区建300米“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长廊”;举办“郧阳湖之魂”摄影大赛活动,域内外征集800余幅摄影作品,展示郧阳湖文化的同时在宣传湿地文化、湿地保护、湿地对当地乃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湿地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厂矿”活动,提高公园的科普服务水平。2021年11月12日上午,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组织人员到柳陂镇李家沟完全小学开展湿地科普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讲解了湿地定义、湿地功能、湿地受到的威胁和湿地保护,发放湿地科普读本资料200余份、发放印制有郧阳湖湿地宣传标语的书包50余个。2022年5月31日上午,在涉及湿地辖区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宣传活动,现场讲解,并发放湿地保护法宣传单和湿地科普读本共1500余份,倡导公众遵法守法,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2022年1月1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组莅临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情况,从中听取了近几年来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资源恢复修复以及保护情况介绍,了解了湿地公园湿地植物种类和野生动物及鸟类分布的翔实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科学保护的意义和建议。这次调研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十四五”期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详细规划收集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可喜的是,2022年2月,湖北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被湖北省林业局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被湖北省野生动植物协会命名为“湖北省自然教育科普基地”。这是继荣获“国家湿地公园”后的又一殊荣。

  荣誉是汗水凝成的。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风光旖旎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郧阳湖成为三千里汉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各地游客前往观光旅游。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果,也引来陕西省千阳县千湖湿地管理处、安徽省六安市林业局等省内外20多家省内外同行纷纷前来参观交流。

  绿水青山是郧阳发展的最大靠山,坚持生态、产业、经济三化融合,一步步从绿满郧阳走向绿美郧阳,再走向绿富郧阳,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郧阳区走出了一条“好土好业好产品、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汉江,郧阳人“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做到净土增绿,恢复生态,坚持“国家级清洁水源地、生态型健康滨水区”功能定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从郧阳湖湿地公园推而广之。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向绿色高质量转变。通过关停并迁一批企业,拒绝近百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一批企业,吸引一批发展质量更高、生态效益更好的企业,逐渐形成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技术食品药品、新材料科技环保和香菇、袜业“三新两业”的千亿级产业体系,实现了郧阳产业发展由粗放低效向绿色高质量转变,从郧阳湖湿地公园开始。

  从郧阳湖畔的汉江边乡镇抓起,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郧阳区建设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改良土壤20余万亩;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年减施化肥11.5%,减施1200吨左右,减少300多吨氮进入水体,做到清洁养殖、清洁种植、清洁农村“环水三清”;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10个,其中,鲍峡镇胭脂米每斤200元,鲍沟贡米每斤50元,安阳香米每斤10元,连续三年在北京前门大街举办“郧阳优质农特产品展销会”,倍受首都人民青睐。

  柳陂镇沙洲村是十堰城区的“菜篮子”,是环水有机农业试点镇。这里放弃使用化肥,完全使用有机肥种出的蔬菜味道鲜美、品质优良,深受市民欢迎,在全域推开,柳陂有机蔬菜成为十堰市民“菜篮子”的一块金字招牌。

  青曲镇曲远河村伟超农场,采用土壤改良、蜜蜂授粉,不施化肥农药种出的草莓获得“全国十佳草莓”称号,供不应求。一花引来百花开,全区发展草莓、蓝莓等瓜果基地16万亩,带动3万余户库区群众致富。

  樱桃沟村最先探索垃圾分类,开展家庭环境大清扫活动,引导群众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建成“风貌古朴、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复归”的新农村,吸引了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接踵而至,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樱桃沟绿色幸福村的创建模式在全市推广。

  如今,以郧阳湖湿地公园为中心的汉江河岸的村庄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花园,民房变成了民宿,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绿色红利不断分享。爱水护水节水、植绿增绿护绿,成了郧阳儿女的自觉行动。

  绿色是郧阳的底色,生态是郧阳的生命。郧阳湖肩负时代重任,时刻守护着一江碧水永续北送,竭力打造成为鄂西北“仙山、秀水、汽车城”之后的又一张名片。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李建民)

  京ICP备09051002-4号京公网安备 593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 国 发 展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乡村周记丨云浮新兴太平镇“小茶叶”撬动“大民生”;阳江召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茶叶小白必备:中国六大茶类全解析让你轻松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