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博物馆藏辽瓷“四件套”见证草原茶文化发展

时间:2023-09-15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朝阳博物馆珍藏着一套精美别致的辽代釉陶莲瓣纹系列茶具,显示出浓郁的游牧民族风格。研究发现,随着辽宋茶叶贸易量的剧增,宋人的饮茶习俗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普及,契丹族形成全民饮茶习惯,这使辽代饮茶器具也得到了改进和发展,这些茶具展现出多民族融合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朝阳地区的辽墓出土了很多饮食器具。有一座辽代贵族妇女墓出土了20件陶瓷器,它们均属辽窑烧制。其中有一套同一色系、统一纹饰风格的茶具,共四件,为辽瓷珍品,现藏于朝阳博物馆。

  茶具“四件套”其一是一把造型独特的茶壶,名叫釉陶莲瓣纹带盖执壶,以莲茎为执把,莲瓣花苞作壶盖;其二是一件绿釉陶莲瓣纹花式托盏;其三是一件绿釉陶莲瓣纹渣斗,上部浅盘,下部圆腹,底部装饰一圈莲瓣纹,可以用来盛装茶叶末;其四是一件高大精美的釉陶莲花纹凤首瓶,可用来盛水,高46.3厘米,是辽瓷中罕见的大件,被考古工作者认定为辽瓷中的上品。这四件茶具都装饰有莲瓣纹,黄绿色系,造型独特,做工精美。

  朝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冬冬向记者介绍,这座辽墓出土的四件套茶具,工艺娴熟精湛,代表了辽代陶瓷烧造技术的较高水平。这种以组合形式出土的器具说明契丹人在饮茶用具上很讲究。

  “汉代时,我国饮茶风俗就已经在巴蜀地区流行。”多年致力于北方民族文化研究的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张景明发现,在南北朝时期,饮茶风俗传入北方草原地区,唐朝时期已经逐渐被北方游牧民族接受和喜爱。

  因为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以肉食为主,蔬菜较少,油腻且不易消化,而饮茶有助消食去腻、促进食物吸收代谢。这一功效让北方各游牧民族对饮茶迅速接纳,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北方草原不产茶,那么中原地区的茶叶是通过哪些渠道来到辽朝的呢?张景明说,辽朝与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交往主要有三种形式,即通过贸易、赠礼、战争掠抢的方式实现交流。辽代早期,契丹的茶叶贸易对象主要是南唐。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辽朝曾派使者到南唐,“以别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鬻,以其价市罗、纨、茶、药。”1004年,辽宋定下“澶渊之盟”后,辽宋互派使节在边境互市,辽的牲畜、毛皮、珍禽等特产入宋,宋朝的盐、铁、丝织品、金银等来辽,其中尤以茶叶数量巨大。随着边贸茶叶量的剧增,宋人的饮茶习俗也在辽朝普及。

  辽代中晚期,辽宋之间经常互派使者馈赠礼物。宋朝给辽朝的礼品中,多有茶具和名茶。《契丹国志南北朝馈献礼物》中记载:“契丹帝生日,南宋遗金酒食茶器三十七件金花银器三十件,银器二十件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生日贺礼中有名贵的金质茶器、乳茶、岳麓茶等,说明辽朝皇帝对茶具和茶叶的喜好。

  随着茶叶供应量的不断扩大,辽代茶具制作水平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考古发现,辽代饮茶用具数量很多,质地有金、银、铜、铁、瓷、陶等,使用功能也很齐全,包括碾茶器(将茶饼碾碎)、贮茶器、煮茶器、点茶器、饮茶器等。

  “契丹人饮用茶的品种有奶茶、散茶、饼茶,其中饼茶最为常见。”张景明告诉记者,饼茶是宋朝的主要茶种,也是输入辽朝的主要茶种,而饼茶中又有龙凤茶(团茶)、乳茶、岳麓茶等名贵珍品。

  北宋的饼茶制作精细,多出上等佳品。史料记载,宋太宗曾派特使监制皇室专用的小饼茶,其上印有工艺精美的龙凤团纹,故称之为团茶。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茶之品莫过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可见当时龙凤团茶品质居名茶之首。因团茶和乳茶都产于建州建溪流域(今福建省建瓯市),故又被统称为建茶。宋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在建州监制出更为精细的小龙团茶,“其品精绝”“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

  宋人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宰相苏颂要出使辽朝,副使姚麟建议带一些小团茶去。苏颂说,这是皇宫的御用贡茶,怎么敢送给辽人呢?不久,有贵公子要去辽朝,开始大量囤积团茶。他到辽朝后,用两个团茶换取辽朝生产的丝织品“蕃罗”一匹,回来之后,又用“一罗酬四团”,以物易物,利润翻番,可见团茶在北宋属于茶中上品,在辽朝被奉为极品。

  张景明分析,在北宋给契丹皇帝的贺礼中,有乳茶和岳麓茶,但没有龙凤团茶,这大概就是出于外交政策的考虑,《辽宫词》中“解渴不须调乳酪,冰翻刚进小团茶”描述的小团茶,应为民间茶商私下的交易品。

  因为游牧民族的传统饮品是奶制品,吸收中原茶文化后,游牧民族又发明了新吃法奶茶。张景明研究发现,在北宋文学家、翰林学士苏辙《和子瞻煎茶》诗中,就有关于契丹人饮奶茶的记载。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作为贺辽朝生辰使出使辽朝,庆贺辽道宗耶律洪基生辰。他在诗中说:“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从中可知,奶茶的做法是在煮好的茶中加入鲜奶,茶乳充分交融后,加入盐、花椒、姜等调料,制成游牧民族特色奶茶,鲜香美味被人满口夸赞。

  在辽墓中,有很多反映饮茶的壁画,包括煮茶、进饮、备饮等画面,如河北宣化辽墓壁画《进茶图》。而在随葬品中有大量茶具反映出饮茶是当时的社会普遍现象。

  陶瓷器不易携带且容易损坏,并不是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用品。契丹人使用的传统器具多为皮质、木质及金属制品,辽建国以后,契丹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选择定居生活,陶瓷器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器物。

  辽代陶瓷简称“辽瓷”,是指辽代设窑烧造的陶瓷,辽代“五京”都有烧制陶瓷的场所,且多分布在治所附近。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十处辽瓷窑场,辽阳冮官屯窑就是当时著名的窑场。

  史料记载,辽朝建立初期,辽军多次掳掠邢州(今河北邢台)、磁州(今河北邯郸磁县)、定州(今河北定州市)的陶瓷业工匠。这些工匠将先进的制瓷技术和烧造工艺带到辽朝,推进了当地陶瓷业的发展。

  辽代陶瓷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中原瓷器制作的,如碗、方盘、盏托、执壶、钵、盒等;另一类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文化特色,主要样式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等。

  王冬冬说,在辽朝200多年间,鸡冠壶的器形有很大变化。早期的壶形更接近皮囊,形体低矮,腹部浑圆下垂;中期壶身变扁变长;晚期的器身较瘦长,上部的穿孔处演变为提梁,显示出契丹民族由游牧到定居的趋势。正因为辽代早、中、晚期鸡冠壶造型有明显区别,因此考古工作者往往利用它来判断墓葬的年代。

  契丹民族极富包容性,政治上“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在陶瓷文化中也显示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特点。如常见的宝相花、莲花就是比较流行的中原风格纹饰。而凤首瓶原型是西亚流行的一种银质把壶,唐代传入中原地区,时称“胡瓶”,被契丹工匠吸收。

  受周边地区文化影响,辽瓷造型装饰和工艺技法在保留契丹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广泛吸纳了中原及其他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反映出辽朝多民族、多文化、多种社会生活方式相互交融的特征,体现出契丹民族和其他民族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主持会议

  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韩正到会祝贺 李希代表党中央致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主持会议



上一篇:茶叶二两有多少啊-茶叶2两半是多少克
下一篇:借普洱茶云烟“发家致富”云南严查“烟茶玉矿”背后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