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李沧“茶叶”变“茶业”

时间:2023-09-16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提到李沧区的茶行业和茶文化,很多人会想起李沧区的七大茶叶专业市场。的确,这里汇聚国内所有茶产区的各种名茶,各类茶叶经销商5000多家,年销售各类茶叶5000余吨,销售额超过20亿元,销售量占全市2/3以上。在李沧,茶,已经成了“茶业”,而不仅仅是“茶叶”。

  泡茶,让茶叶的芳香与水的清秀自然交融;饮茶,是眼、耳、唇、舌、鼻都能品鉴到的优雅。很多人或许有过疑问,李沧并不产茶,却为何会成为茶业重镇?

  近日,记者采访李沧区兴邦茶城、天福祥茶叶批发市场、天都锦茶文化城的商户,听他们讲述这30多年间,李沧和茶的故事:李沧成就了茶,茶也成就了李沧。

  天福祥茶叶批发市场位于九水东路延川路路口,这里分布着90多家茶叶店,各种茶叶应有尽有。

  冯玉冰家经营的冯氏长乐茶庄,就位于市场内。“哥,俺家最早就是做茉莉花茶的,一会给你装。”坐在茶室里,90后的冯玉冰已是一口标准的青岛话。但在大堂中,冯玉冰的爸妈,却用福建方言在交流。“我的爸妈是福建人,我是生在青岛的‘茶二代’。”冯玉冰讲述一家人在青岛扎根的故事。

  冯玉冰父母早年间在福建的国营茶场工作。1988年,夫妻俩来到青岛跑业务,见证了青岛人对茶,特别是对茉莉花茶的喜爱。夫妻俩发现商机后,在古镇路开起了第一家茶叶店。

  冯玉冰的手机至今保留着一张近30年前拍摄的照片:年幼的他趴在玻璃柜台上,身边是一台秤。父母远离家乡在青岛打拼,冯玉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时光,都是在青岛度过。他亲眼见证了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扩大销量,夫妻俩开始赶集。两人骑着自行车,驮着茶叶去惜福镇、夏庄、上马、城阳大集售卖,经常是早出晚归。

  “那时候的人喝茶,没那么多讲究。”冯玉冰回忆,当时青岛人的喝茶习惯是,找一个大玻璃杯或者茶缸泡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00年之后,讲究冲泡技艺的功夫茶在青岛慢慢流行起来。

  “那个时候,‘铁观音’开始流行起来。”冯玉冰回忆,2005年,他刚满1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回到福建,去安溪做铁观音茶。那个年代,茶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没有现代化机器,更没有农药,冯玉冰在茶山上看着长辈们亲手采茶、制茶,自己身上会被虫子叮咬出一个个的小疙瘩。从那时候起,冯玉冰就知道了在清香优雅的背后,是一份艰辛,也知道了,茶,要用心做。

  2008年,冯玉冰高中毕业后到新加坡留学。当时,电影《叶问》正在华语影视圈热映,电影中,武术泰斗叶问被尊称为“叶师傅”。“师傅这个词,是对掌握专业技艺人的尊称。”冯玉冰称,回国后,他以“冯师傅”为名,创办了一家经营茶叶的公司。

  “我的父母,一直把这个称呼当成顾客对茶叶品质的认可,觉得这是口碑。而且,‘师傅’听起来特别的亲切。”冯玉冰称,他也更加坚定了要在李沧区继续经营的决心。

  提到香水,很多人都知道法国有专业的调香师。其实在中国的茶叶行业,也有擅长和茶香打交道的评茶师。“茶,是一种文化,必须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冯玉冰24岁时报名参加了茶艺师和评茶师的考试,顺利地拿到了证书。

  创办企业、考证、创办网店……留学时学习市场营销的冯玉冰,开始广泛涉足和茶叶有关的各领域。功夫不负有心人,青岛市和李沧区的各级各部门看到了冯玉冰的努力:2012年,冯玉冰被授予“青岛市创业带头人称号”;2012年、2013年,冯玉冰的公司连续两届被评为“李沧区十大诚信茶商”,2020年荣获“青岛市十佳茶庄”。冯玉冰经营的茶叶多次参加青岛市名优茶评比活动、李沧区茶文化节斗茶大赛,荣获各类奖项。

  2021年,冯玉冰前后共投资80多万元,在崂山区建起了六百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注册了自己的茶品牌。目前,冯玉冰的公司已经成为集茶叶加工、销售、茶室、茶艺培训、茶包装、茶具于一体的全方位茶业品牌。“我的父母在李沧创业,在李沧发展,我是在李沧长大的,李沧,就是我的家。”冯玉冰称,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事:传承。他要把父母的创业精神传承下去,要把家族对茶叶、对李沧的感情传承下去。

  李建忠的家乡靠近武夷山,有着饮茶的传统。受长辈影响,李建忠从小就喜欢茶,成年之后,他萌生了投身于茶行业的想法。

  “秋冬季,北方天气寒冷,风大,这个时候来上一杯温润的岩茶,感觉会非常好。”李建忠决心在北方地区试一试。他考察了多个城市,最终选择在李沧区发展。

  “青岛靠海,气候非常好,夏天不会很热,冬天不是太冷。”李建忠回忆,除了气候,青岛还有很多优势:李村是一处传统商圈,很多人在这里做生意,有饮茶洽谈的传统;青岛人注重礼节,逢年过节,经常互相赠送茶叶;而相比背景,李村周边门头房的店租是可以接受的。

  2008年,李建忠的茶叶店开起来了。但是,创业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装修、进货、跑渠道……李建忠兜里没剩多少钱了。“为了省钱,我们夫妻俩连续吃了8天饺子。”李建忠回忆,当时李村河底大集上的一碗饺子,就是夫妻俩一天的口粮。

  虽然“创业艰难百战多”,但李建忠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从小跟随师傅上山采茶,逢茶季,甚至要在茶园待上一整天,从最开始的打打下手,到偶尔参与晒青、杀青等制茶工序,到最后自己制茶,李建忠一路走来,深切地感觉到“人生如茶”的道理。

  经过一番打拼,李建忠迎来了厚积薄发。“青岛人非常热情,而且很直爽,很朴实。”李建忠感叹,在李沧区做生意的15年间,他交到了很多朋友,遇到了很多贵人;除此之外,李建忠深刻感受到,忠、孝等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岛一直传承;更重要的是,李沧区有多个专业的茶叶批发市场,和茶有关的包装、茶具、运输贮藏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更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氛围。

  “李村周边,好多外地人在这里做生意,我们在这里,不会有陌生感。”李建忠和妻子经过打拼,在青岛站稳了脚跟。

  2010年,李建忠的店铺“姝岩大红袍茶行”从李村搬到了振华路兴邦茶城,他也决定,要让自己制作的茶叶在青岛打出知名度。李建忠开始参加青岛市、李沧区的名优茶评比活动,不断学习,琢磨、提升自己的制茶工艺。2023年6月在李沧区茶文化节斗茶大赛上,李建忠制作的茶叶荣获“白毫银针茶王”称号。

  李建忠在青岛拼搏的十多年间,妻子吴珣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她和我一起做生意,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很不容易的。”2020年,李建忠以妻子的名字命名,专门制作了一款老树红茶:兰水瑶。回望15年的创业经历,他感叹,一款产品要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对市场的敏锐度把握必不可少,但诚实更加重要,茶叶是入口的产品,质量好坏,常年饮茶的茶客品上几杯,就能感觉到。李建忠感叹,来青岛的15年,他作为一个外地人不断融入青岛,体验到了青岛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福建安溪,盛产“铁观音”。为了向全国推广,本世纪初,安溪当地开始举行活动,向全国推荐铁观音。2004年,跟随“铁观音神州行”的脚步,周龙峰从福建安溪老家来到青岛经营茶叶。

  “青岛人懂生活,会生活,茶是一种消费品,一定能在这里打开市场。”周龙峰回忆,他刚到青岛不久就发现,青岛人喜欢喝啤酒,能分出一、二、四厂。周龙峰相信,假以时日,青岛人也会对茶叶形成独特的品鉴能力。

  时间很快证明,周龙峰的判断没有错。几年过去,周龙峰的很多老客户不再只让他泡红茶、绿茶,而是要尝一尝“安溪铁观音”“普洱生茶”。“青岛是一个有港口的城市,这里的人很时髦。”周龙峰称,青岛这种独特的时尚气息,让这里的人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除了当地产的崂山茶,茉莉花茶、铁观音、普洱茶、白茶、陈皮……都在一段时间内快速风靡。

  周龙峰在青岛经营了近20年茶叶,他清楚地记得,以前无论是在沧口还是在李村大集周边,很多茶行都是里面几个货柜,外面搭个窝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茶行,变成朋友聚会、商务洽谈的场所,也是在线下体验文化的地方。“茶,本来就有文化属性。”周龙峰的公司从2010年开始加盟经营大益普洱茶,逐渐在天都锦茶文化城周边小有名气。他销售的普洱茶,在李沧区举办的斗茶大赛中荣获过“普洱熟茶茶王”称号。

  在周龙峰的印象中,200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开始熟悉并认可普洱茶。在他看来,一个行业要想获得长远、健康的发展,必然要走向标准化,普洱茶的经营也一样。十多年来,周龙峰的公司为大益普洱茶的加盟店提供供货、装修、经营的标准化服务。在青岛,超过2/3的大益普洱茶加盟店是由周龙峰的公司服务。

  在周龙峰看来,天都锦茶文化城乃至李沧区茶行业的兴盛,正好契合了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青岛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茶叶是消费品,这一块市场足够大。”周龙峰认为,和青岛其他区域相比,李沧区的人口结构明显更加年轻,随着年轻人在行业站稳脚跟,薪资收入会增长,消费能力也会越来越强。除此之外,李沧区的茶叶市场,几乎都分布在高速口、地铁口附近,区位和交通优势相当明显。让周龙峰更加有信心的是,青岛是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有多条产业链,有依附于工业文明之上的商业文化,对于茶行业有足够的承载力。

  对于李沧茶行业的未来,周龙峰也有着自己的看法,随着以网点为代表的销售渠道多元化,“产地—批发市场—顾客”的销售模式会改变,越来越多的直营对批发形成了挑战。因此,批发市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任,以前习惯“散茶”的消费者,会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带有文化体验式的线下消费如何才能留住消费者的心,也考验着商家。“我们致力于的标准化,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龙峰表示。



上一篇:茶叶等级划分标准
下一篇:茶叶分为几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