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昌宁:小茶叶“大作为” 千年茶乡幸福长(多图)

时间:2023-09-26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记者 杨之辉初夏时节,穿行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各地,处处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洁净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将一片又一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有机联结,构成一个个茶海里的迷宫;时时处处可见茶人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声回荡在千年茶乡大地。

  发展茶产业,是近年来昌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高标准规划的惠民产业;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积极探索的生态产业;是激活一池“春水”,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

  到2017年末,昌宁县共有茶园面积31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万亩,干茶总产量2.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22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826元。

  已是夏初时节,昌宁红集团公司团树分厂门前热闹非凡,拖拉机、摩托车停满了门前的广场,大袋小袋的茶叶堆积成山,茶农们正抢着最后的时机,采收CTC红碎茶原料鲜叶,努力与自然、与市场“抢”更多收入。

  昌宁县温泉乡五石美村小组的熊世伟也用摩托车运来了一上午采摘的100多公斤鲜叶。

  看着与自己一样耐心排除等待交售鲜叶的人们,熊世伟由衷地说:“这个CTC红碎茶生产线确实好,要是没有这个CTC,每年我们就要少收入2、3万元。”从昌宁红集团公司团树分厂建成投产后,熊世伟便常年在基地务工。

  “我还在厂里打工,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每年打工收入大概两万多。”熊世伟说,家门口建起CTC茶厂后,一年能有5万余元的收入。

  “CTC红碎茶不仅优化了昌宁县茶叶的产品结构,还可直接带动茶农增收。”团树分厂厂长杨凤昌一边与茶农打着招呼,一边维持着交售秩序。

  “CTC生产线对鲜茶要求不太高,产品的原料,大多是茶农因劳动力原因无法及时下树的老茶叶,可以说是废物利用。同时,CTC生产线生产速度快,从鲜茶到成品只需2个小时,只要原料充足,每天可加工50吨鲜茶。”杨凤昌说。

  据了解,目前,昌宁红集团公司团树分厂每年支付鲜叶款100余万元,解决了周边上千户的鲜茶收购加工问题。CTC红碎茶厂固定用工附近村寨茶农20余人,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也是农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又一来源。

  “昌宁红茶产业的发展除了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对滇红走出云南走向国际也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稳荣介绍,集团是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龙头企业”和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二十强企业。公司覆盖昌宁县 25 万亩优质茶园,涉农数量达 1 万户20万人以上。2017年在昌宁境内收购茶叶鲜叶8627吨,加工生产干茶1895吨,收购干茶1883吨,支付各种茶叶原料款5108万元。

  有规模才能有影响力。近年来,昌宁县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茶业发展的大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培育大龙头、争创大品牌,重构现代化茶业发展体系。

  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接过了昌宁红茶的传承责任,所生产的红茶产品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欧洲、澳洲,是国内最大的红碎茶生产加工企业;国内普洱茶的行业龙头龙润茶业集团也在昌宁建起了普洱茶生产线,所有的龙润普洱生茶均在昌宁生产加工;全县共有28个企业获得QS认证企业,“尼诺”、“勐鑫”、“雪兰”、“漭水源头”等品牌走俏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美国、俄罗斯等,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

  “昌宁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具有最好的优质茶生产条件,只要在质量安全和市场营销上下足工夫,昌宁茶的春天就不会远。”田稳荣信心十足地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昌宁县实现干茶总产量2422.06万公斤,茶叶综合产值22.3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3826元,昌宁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地处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最上游的昌宁,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境内有20余万株古茶树、31.33万亩茶园,经专家鉴定境内最老古茶树的树龄不亚于国内已发现的古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

  早在1986年,昌宁便与福建安溪、浙江富阳、安徽岳西一起,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2015年,“昌宁红茶”获得了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成为全国“昌宁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6年,昌宁成功进入“全国十大魅力茶乡”行列。

  普查显示,全县百年以上古茶树分布面积达3.69万亩、15.4万株,年古树茶产量达300吨。其中栽培型8.2万株,野生型7.2万株;基部径围50公分以上有3.1万株。

  为保护好古茶树资源,昌宁县委政府组织技术力量,对百年以上古茶树及百年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进行详细调查、核实、认定和登记,并建立档案。在古茶树集中分布区域建立保护点,设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区域。指导农户加强肥水管理,在不伤及根系的情况下,通过对根部填土,外填毛石、树立支撑杆等方法,对濒危古茶树采取加固措施。

  近年来,昌宁县将古茶树列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制定出台《昌宁县古树茶资源保护暂行办法》,严格古茶树保护与监管;成立古茶树保护协会,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实施古茶树挂牌保护、认领保护等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对古茶树群落实施重点保护;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知识培训,增强保护意识,提升保护与利用水平。同时,以茶为媒,打造“千年茶乡”名片,积极宣传推介昌宁古树茶产品,提高昌宁古树茶产品的知名度。

  通过合理宣传和保护,古茶树资源得以保护,茶农实行了增收致富,走出了开发性保护、保护性开发的古茶树保护新路子。

  2017年2月,在外交部举行的“魅力云南 世界共享”全球推介活动中,昌宁红茶亮相蓝厅,以滇西高山云雾滋养出的温润甘醇,惊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客。在随后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上,昌宁红茶荣登全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位列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品牌价值为63.9亿元,潜在价值为166.42亿元。2017年7月,昌宁红茶产品“古树红韵“与”金枝玉叶”作为国礼,随“中国东欧基金”代表团走进捷克 、波兰两国,受到捷克总统米络什泽曼和波兰副总理莫拉维茨基的好评。

  “过去,部分茶农受市场价格影响和缺乏长远发展意识,过度采摘,导致茶树迅速老化。加之一些茶农日常管理较为粗放,古茶树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退化严重,产量低下。”昌宁县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茶企、茶农达成共识,走开发性保护、保护性开发的路子,使昌宁成为古茶树长得最好、保护得最好的地区,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号召保护下,这些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中的古茶树得以继续焕发蓬勃生机。

  顺山而上,一排排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茶树在大山之中纵横交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进昌宁县温泉乡光山村的茶园基地,一块块修剪整齐、管理规范的绿油油茶园;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产业路、连户路通向四面八方;一张张在茶园里忙碌的纯真笑脸构成了今日湄潭农村坚守生态与发展的醉美画卷。

  38岁赵海斌是温泉乡光山村秃杉小组的一名茶农。为了让自家的茶叶能卖个好价钱,他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来采茶。

  最近几年,茶农每亩地平均纯收入超过1千元,可谓“靠山吃山”。可6年前却是另一番境况。当时,赵海斌的茶地一年挣的钱还比不过花在管理上的人力物力,种茶没奔头,年收入不足1万,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现在,赵海斌家仅春茶一季可以收入2万多元,夏茶和秋茶两季又有收入2万多元,一片片“针叶”茶叶加工后变成了著名的“昌宁红”,自己还搞起了装修施工队,家里孩子念书不再是负担,赡养老人也不是问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以前我们这因为是山区,基本没什么耕地,大家都较为贫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好了靠着茶树我们都能发家致富了,这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聊起茶园,这位老茶农脸上绽满了幸福和自信的微笑。

  穿行在错落有致的茶园中,随处可见采茶的村民。手指翻飞,嫩绿的茶叶拢在手心里,集满一把,就丢到背后的竹箩中。不一小会儿,就铺满箩底。

  茶农杨中林说,现在和几年前相比,变化很大,茶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使路修到了家门口,房子也变漂亮了

  高山云雾缥缈之处,茶农的致富梦结结实实生了根。在温泉乡如赵海斌一样享受到茶产业红利的群众还有很多,茶产业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之外,产生着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社会效益。

  围绕这一目标,昌宁县把全县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茶产业作为全县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扶贫产业来培育。通过市场为引导,加强园区规划,创办和引进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好山好水孕育了茶之“香”,厚重文化赋予了茶之“魂”,绿色发展催生了茶之“经”。

  据统计,2015年以来,昌宁县累计建成标准化茶园62433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1097亩;累计建设标准化茶所50余个,每个茶所生产能力达到30吨以上;累计建成无公害茶园15.5万亩,建成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4万亩,建成绿色食品茶园1.6万亩,有机食品茶园3750亩。

  茶产业的发展,使荒山野岭变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茶园,青山变金山,狭窄的泥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电脑、摩托车、轿车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面貌精神振奋、笑语声声

  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不仅为红土地带来了真金白银,更为之加注了不断向前的推动力量,增加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得昌宁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凯歌。

  “茶产业已成为茶叶优势区域尤其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据昌宁县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5月10日,全县已生产干茶967.61万公斤,同比增长1.33%;实现产值46170.59万元,同比增长2.03%;毛茶均价50.41元/公斤,同比增长3.35%。茶所累计收购鲜叶1230.815万公斤,同比增长1.58%;支付茶农鲜叶款12955.6305万元,同比增长0.75%。

  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与昌宁人世代相伴,滋润了昌宁人,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如今,昌宁,这颗镶嵌在澜沧江畔的绿色明珠,正围绕建设红茶之都和“世界著名,中国第一”的战略目标,用一幕幕产业升级大戏,演绎着绿色跨越发展之路,用好山好水好茶奉上最醇厚的“云南味”。



上一篇:茶叶图片-茶叶图片素材免费下载-千库网
下一篇:茶叶图片-高清茶叶素材下载-图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