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晓春:让中国茶“香溢”世界

时间:2023-10-26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采访从泡上一杯清茶开始。“我国是茶叶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如果茶叶科技基础研究水平、生产加工技术水平落到他人后面,就是我们工作没做好。”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道出心声。

  已过花甲之年的宛晓春,从1978年初进入安徽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前身)学习算起,和这片神奇的叶子已打了45年交道,成为我国茶学学科领军人才。

  他率领团队率先绘制中国种茶树基因组图谱,主导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上升为ISO国际标准,首创绿茶自动化加工数字化品控技术与装备等,为我国茶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5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这是今天世人的共识。然而,在20世纪中叶,国际上关于茶树起源却存在不同声音。宛晓春的导师、我国茶学高等教育创始人之一的陈椽教授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寻根考据论证了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起源地。

  在导师研究的基础上,宛晓春觉得,要通过解析茶树基因组,用准确的数据进一步支持中国是茶树起源地的观点。

  十年磨一剑。2008年起至2018年,宛晓春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功绘制了茶树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图谱,在世界上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专门编了数据库向全世界公开。这一重大科学突破不仅为中国茶树起源地“正了名”,也为全世界茶学研究提供了指引。

  在成功绘制基因组图谱之后,宛晓春又在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工作中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是茶叶第一大国,然而茶叶的ISO国际标准却长期由外国人主导和制定。2008年,宛晓春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委会成员,他决心通过标准的制定,让中国茶拿回国际话语权。

  在我国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宛晓春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茶叶分类标准研究工作,“找到一些用于分类的化学指标,形成一套国际上可以普遍接受的标准语言。”

  今年4月,中国六大茶类的分类体系国家标准最终上升为ISO国际标准,提升了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宛晓春看来,振兴茶产业,必须实现茶叶加工的现代化。宛晓春将目光投向了茶叶产业化与标准化建设,攻关茶叶加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2005年底,国内首条炒青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问世,随后,黄山毛峰等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年,由宛晓春主持完成的“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们的祖先留下一片宝贵的神奇的树叶,我们把茶文化传承好、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茶,这是光荣和有使命感的工作。”宛晓春感慨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上一篇:登顶C—CSI连锁经营榜单八马茶业敢为制茶品茶先行者
下一篇:喝咖啡或茶能强身健体?超12万国人数据:每天喝咖啡或茶降低虚弱风险但要达到这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