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时间:2023-11-06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位于莆田市平海湾的海上风电项目,输送出大量绿色能源。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郑启团 摄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迫不及待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推介起自己的家乡——

  “武夷山拥有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是全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

  “武夷山是‘世界生物之窗’,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江元勋最引以为豪的便是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在他看来,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好的底色,也是最足的底气。武夷山茶产业的振兴之路,正是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写照。

  好山好水出好茶。江元勋出身茶业世家,是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承人,9岁便上山采茶,13岁跟着祖父学习制茶工艺。多年从业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好生态之于好茶叶的重要性。因此,江元勋一直致力于生态茶园建设,积极倡导不用化肥农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在业内率先开展有机茶叶认证。近年来,他所在的正山茶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对茶农进行科学管理培训,引领茶产业绿色发展新风尚。

  令江元勋感到欣慰的是,建设生态茶园如今已成为广大茶农的共识。2021年8月,当地启动全域生态茶园建设。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基本建成近15万亩高标准生态茶园。开展违规茶山整治,鼓励少用化肥农药,引导套种乡土阔叶树和豆科绿肥……从单向引导到自觉行动,由零星试验到连片推广,如今的武夷山,“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远离化肥农药、施用有机肥”的生态茶园随处可见。

  好生态孕育出来的好茶叶,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早前发布的“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武夷岩茶”“武夷红茶”入选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区)百强榜单,两大品牌价值超800亿元。

  从省人大代表到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来江元勋始终围绕着“保护与发展”这个重点,开展系列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他认为,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来进行,关键在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南平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1001.4平方公里为核心,加快构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江元勋说,这条保护发展带既是绿色发展带,更是保护缓冲带,旨在通过分层分区系统保护,园内园外协同联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目前,环带总体规划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3个专项研究已经形成初步成果。当地正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等“五大行动”。

  今年全国两会上,江元勋提交的建议依然绕不开“绿色”二字。除了继续为茶产业发声,他还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绿色产业——竹产业。

  “竹子3年成材,每年出笋、产竹,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生态环保优势显著。”江元勋说,南平现有毛竹林资源丰富,现有毛竹林面积600多万亩,是全国毛竹林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去年,全市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185家,产值317.1亿元,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随着“限塑令”等政策落地,竹产业发展迎来新的绿色机遇。他建议,强化政策扶持,在资源培育、平台搭建、园区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在“以竹代塑”道路上不断创新,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全业态、全方位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江元勋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他将始终做绿色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参与者。(记者 张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日,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玉女峰下,中乌拳手在碧水丹山间切磋交流,开展技术、体能、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为青绿画卷增添了一抹“武侠风”。

  为备战今年杭州亚运会,世界拳击一流强队——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拳击队与国内15省300余名拳击运动员陆续来到武夷山,开展集训交流活动。

  “武夷山是一个非常适合运动员的地方,空气好、气候好,我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训练基地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拳击队高级教练拉夫尚霍贾耶夫说。

  记者从武夷山市文体旅局获悉,武夷山被誉为“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80.5%,林地面积356.2万亩,占市域面积的84.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3.8万个,空气、土壤、水、负氧离子等指数达到国家一类水平,为体育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也是本次集训选在武夷山的重要原因。

  以绿为底,是武夷山绘就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色。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武夷山在列。同年,武夷山获评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迈进国家公园时代一年多以来,武夷山生态资源管护工作标准更高、措施更细。以最严保护呵护最好生态,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生态答卷: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累计发现并公布新物种17个,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持续刷新生物多样性纪录。

  国家公园建设,不能沦为“生态孤岛”。园内园外如何有效互动,保护与发展如何协调互馈?武夷山坚持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路子,积极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保护带建设,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构建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富民竹业、林下种养业等绿色富民产业正欣欣向荣,助力武夷山点“绿”成“金”。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产业是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光是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内,茶园面积便达5万余亩。

  “在实践中,武夷山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带动茶农、茶企和科特派共谋绿色发展,探索出‘茶—林—草’混交模式,建成绿色生态茶园13万亩,其中,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作为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列入第十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武夷山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生态银行”示范点3个,共设立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商品林赎买、地役权管理补偿等11项补偿内容。通过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武夷山在擦亮国家公园绿色名片的同时让“社会得绿、林农得利”,激活了“绿色不动产”。(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李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设置的“环境资源界”,受到多方关注。作为该界别的一员,住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所长、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曹荣深感责任重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绩有目共睹,但生态环境保护非一日之功,任重道远。”曹荣认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资源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

  曹荣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国政协界别30年来重大调整,新设置“环境资源界”,正是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一次积极回应。

  作为新委员,连日来与同界别、同领域的80多位委员一起共商国是,曹荣的履职干劲倍增。结合工作思考,他积极参政议政,向大会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建议“推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建设、促进碳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曹荣介绍,2020年9月,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交易,碳市场作为推动碳减排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机制(简称“CCER机制”)是碳市场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3月我国暂停了新的减排量签发和新项目审批,至今已有6年之久。

  “当前,我国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金融化程度较低,重启CCER机制,时机已经成熟。”曹荣认为,重启CCER机制,开发CCER减排项目,可丰富碳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企业履约提供更多选择,既可以通过CCER交易抵消自身碳排放量,也可以购买CCER实现碳中和。

  基于此,曹荣建议,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尽快出台全国碳市场交易管理条例,统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CCER项目开发、备案管理、抵消交易提供法律依据。抓紧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配额制度规范,为重启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做好技术支撑,促进市场健康平稳运行。二是拓展CCER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纳入范围,挖掘海洋、草原、土壤等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鼓励地方试点碳市场先行先试,探索红树林碳汇等新方法学,开展示范交易,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积累经验。三是加大老区苏区支持力度,优先将老区苏区的CCER项目纳入交易体系,盘活地方生态资源,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鼓励纳入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优先采用老区苏区CCER项目进行抵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十四届全国政协新增设环境资源界别,意义非常重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建设好生态文明,如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些都需要环境资源界别的委员立足本职工作,深入调研、积极献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曹荣说。(记者 严顺龙)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九龙江畔,漳州市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工地正热火朝天,污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系统推进。

  九龙江,福建第二大河,漳州的“母亲河”。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通过对区域内河流“把脉”,溯清入河污染源,因地制宜对源头污染进行截污处置、清理陈年淤泥、削减内源污染物,通过水质提升技术强化水体水质……完成后,九龙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乃至闽西、闽南金三角和台湾海峡的水生态安全,都将得到大大提升。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环境所”)的环境系统治理技术研究中心。“我们所多个研究团队深耕‘典型流域与村镇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关键技术’,支撑了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施。”城市环境所科学技术处处长卢新介绍说,不仅为创新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形成“福建经验”提供了重要样板,相关技术还在广东惠州、江西桃江、浙江丽水南明湖等开展示范工程,助力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筑牢东南沿海生态安全屏障。

  为更好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大需求,近年来,城市环境所聚焦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大量科研工作,有力支撑福建生态省战略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不久前,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出炉,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福州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五,在省会城市排名第三;厦门市全国排名第九。其中,城市环境所的陈进生研究团队功不可没。经过十余年对福建省大气环境长期的观测,陈进生团队为我省以及周边多座城市提供了“一市一策”的空气质量改善技术服务,针对性地提出大气污染调控策略与方案,为“清新福建”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城市环境所的贺泓院士研究团队与企业合作,完成对柴油车排放升级改造4700余辆,PM、NOx净化效率分别高于80%、70%,为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城市环境所的蔡超与陈伟强研究团队,研发的工业退役场地修复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台、城市固体废物产排规律与资源化技术、典型城市产业绿色发展规划与环境管控技术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开展了“六大技术和三大工程”示范,为粤港澳大湾区“无废城市”等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底,由城市环境所牵头编制的《中国东部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发布,成为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服务新时期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其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聚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城市环境所党委书记陈少华表示,下一步,城市环境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生态环境科学系统治理的先进理念,助力环境治理提质增效,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记者 陈旻)

  今年,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新设立的环境资源界引人瞩目。两会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也围绕“美丽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此次,无论是首次亮相的界别受关注,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引热议,都是很好的证明。大家希望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期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越来越高的期盼,国家层面始终把生态摆在价值排序首位,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不仅是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倒逼,更是追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动作为。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事实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非彼此对立,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辩证关系,生态环境也可以释放发展红利。从多年来的实践看,我省坚定不移把绿色作为发展的鲜明底色,交出了兼具“环境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的优秀答卷。尤其是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卖空气、碳汇赚钱,形成了既美生态又富百姓的共赢局面。

  绿色生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算好经济和生态“两本账”,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我省要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种好福建“试验田”、结出八闽“生态果”。(潘抒捷)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上一篇:大化坪镇:社科普及助推茶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下一篇:茶叶上市公司(茶叶十大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