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沪郊这位闽北茶人打造上海“本帮茶”

时间:2023-12-05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一身黑色茶服,发梢微白,60岁的张杰坐在四四方方的茶桌前,不紧不慢地泡着一壶茶。滚烫的开水与微蜷的茶叶碰撞交融,氤氲的雾气里蒸腾起清幽茶香。他慢条斯理地倒上一杯,细细咂了一口,像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商业行业杰出人物”“金山区鑫工巧匠”……纷繁的标签与荣誉里,令张杰印象最深的是“茶界的愚公”。11年前,他扎根于上海金山,用3年时间,培育出了上海“本帮茶”,开启了上海茶叶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种植。从0到1的转变背后,蕴含着这位闽北茶人日复一日的匠心与坚守。

  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张杰自小在茶山脚下长大,家里有茶园,是个名副其实的“茶二代”。从懂事时开始喝茶,茶早已流淌在张杰的血液里,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从建阳茶叶专科学校毕业后,张杰先后在顺昌县茶叶局、顺昌县农业局工作。在此期间,他带着课本里学到的知识,跟随茶农学习种茶,向茶厂炒茶老师傅学习以提升做茶技艺,“水分、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微小差异,都会导致茶叶品质的不同。我拿着笔记本记录用料、比较口感,从实践里摸索出了一套制茶的方法论。”

  上世纪90年代,不安于平凡的张杰带着妻子一路北上,在哈尔滨经销茶叶。而哈尔滨气候严寒,时常大雪纷飞,作为南方人的张杰始终难以适应。于是,2003年,带着茶叶销售赚下的第一桶金,张杰夫妇在春暖花开的上海开启了新征途。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张杰眼里,上海四季分明、适宜居住,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不仅拥有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还极具分寸感,“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礼貌而舒适的距离。”

  唯一的缺憾是,自古以来,上海地区被认为不适宜种茶,只佘山一处山坡上种了二三十亩的兰茶。制茶的情怀使然,张杰梦想着为上海培育新品种的本土茶。听闻他大胆的想法后,许多朋友和同行纷纷“劝退”,甚至有人称他为“茶界的愚公”——在上海种茶,无异于痴人说梦。

  尽管如此,张杰的骨子里总有着一份倔强,他深知这是一场胜算未知的仗,但他偏不认输,先是变卖了名下的房产与店铺,筹措资金,再是到崇明、浦东、奉贤等地接连考察,终于在金山枫泾镇下坊村找到了一块超过300亩的“风水宝地”,“这片地不仅日照、雾期、温度、湿度等适合茶苗生长,而且四面环水,打着灯笼都很难找到。”张杰感慨道。

  这片地并非尽善尽美,茶树喜微酸性的山区黄土,而下坊村的土质并不具备如此条件。为改良土壤结构,张杰从福建山区购置了80万株优质茶苗,又从浙江长兴茶园购置了近5万吨山区黄土,深埋约60厘米,让茶树幼苗在熟悉的环境里成长,再扎根于上海肥沃的土壤中。

  凭借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张杰不断钻研摸索,克服各类种植难题,终于在2015年孕育出了上海的“本帮茶”新品种——“沪茶一号”茶树,并打造出市域内最大规模的茶园——“沪枫茶园”,如今已实现了规模化种植,2万余棵“沪茶一号”茶树长势喜人,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张杰用布满厚茧的双手轻抚茶树,“现在,上海不仅有了自己的好茶,还拥有了新的本土茶种!”

  掀开上海茶叶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种植的扉页后,张杰夫妇扎根于金山枫泾,日日照看这片茶园,还养了4条狗相伴。“现在我们在建设生态有机茶园,不施加任何化肥与农药,春浅锄、夏深耕,以茶园青草做肥,促进茶叶生长的良性循环,保证茶叶的健康与品质。”

  张杰介绍,沪枫茶园推出了“得泉茶”品牌,以制作红茶与绿茶为主。其中,“得泉红茶”被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两次评定为全市唯一的“行业推荐特色茶”。“‘花香馥郁、色泽乌润、蜜韵清甘、十多泡后仍有余香。’这是国家一级评茶师对我们得泉红茶的评价。”说到这里,张杰也递给了记者一杯得泉红茶,轻抿一口,入口时清冽甘甜,唇齿间茶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张杰还收了两名“关门弟子”,亲身传授制茶的诀窍要领。经过点拨后,他们在第六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一举夺得银奖。张杰欣慰之余,更笑称“后继有人”。

  “相比于喝茶,当代年轻人似乎更钟意咖啡。”观察到这一现象,张杰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作为制茶师,也肩负着固守与传承的责任。”说干就干,在短视频平台上,张杰化身“茶农老张”,通过直播向大众科普茶叶的基本知识,弘扬茶文化,粉丝量已超3000。如今,他正琢磨着优化直播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茶、爱上茶,“我要守好、守牢这份匠心,将这一技之长留在上海,让上海茶香天下。”



上一篇:信阳毛尖采摘指数发布
下一篇:茶叶的等级如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