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专业 记者有力量

时间:2023-06-16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2007年12月至2020年任东南广播公司记者,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获得者,福建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

  虽然我已经离开东南广播公司,但还会经常想起,比如进电梯后,下意识的动作按“10”键(东南广播公司原办公室在10层),还比如作自我介绍时,常常脱口而出:“我是东南广播公司记者叶军民”。

  我在厦门出生、长大。小时候,父亲拿了一台收音机给我,想让我在闽南话的语言环境里另辟一片天空,跟着收音机节目学普通话发音,“打开,有好听的。”可是,我在调台时,无意中收听到一档闽南话节目,当时感觉收音机里传出的闽南语有一种“咱厝的电台,咱厝的声音”亲切感。

  节目快结束时,电台主持人说,可以写信寄到台北某一条街道。“哦,原来是一档台湾电台的闽南话节目。”那时候,我常常想着一个问题:跟我说一样闽南语的台湾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去台湾的梦想种子就在那时在我心里悄然种下的。

  后来,我上了大学,就读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报考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哎,这个专业毕业后,恐怕难以再跟台湾有太大联系。”

  大学毕业后,我到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师工作,每天上课、下课,偶尔打开电脑,通过网络看看台湾综艺节目,浏览有关台湾的资讯。

  “难道我与台湾的交流仅限业余时间?”夜深人静的时候,儿时的梦想常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

  2007年12月初的一天中午,我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看到招聘启事:东南广播公司招聘闽南语节目主持人。

  “机会来了!”我想,如果能进东南广播公司,就可以直接跟台湾同胞打交道,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尽一份力。经过面试和笔试,2007年12月底,我被东南广播公司录用了。

  来到东南广播公司后,我集采、编、播于一身,发挥会讲闽南线分钟的闽南语谈话节目——《泡茶话仙》,以“邻家大哥讲故事一般”聊天方式,向台湾听众介绍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讲述台胞在大陆创新创业就业的动人故事,沟通两岸同胞亲情友情。

  回顾主持闽南话谈话节目《泡茶话仙》,我有一个心得——做广播文艺节目就像在“演戏”。意思是节目要做得生动,节目主持人要像个“角儿”,要个性鲜明,根据节目的内容通过声音加以演绎。每当走到直播间门口,我就暗暗告诉自己:“演出”要开始了,演什么要像什么,加油!

  常常有新朋友问我:“学茶的怎么干起了记者?”我的体会是:两者工作属性很像,都讲究“加工“。制茶人将难以直接泡饮的茶青制作成好喝好闻的干茶,供顾客品尝;而记者搜集信息,整理成稿,供用户收听收看阅读。

  作为一名记者,在2014年到2019年间,我采访制作了1000多篇稿件,如《福建首张台湾居民居住证今天在福州核发》《大陆直达台湾岛第一条通信电路“海峡光缆1号”开通》《共饮一江水 两岸一家亲——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为百位两岸新人“证婚”》《海峡两岸史前考古发掘研究再添新平台》《中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合龙贯通 多项技术为世界首创》《让古建筑活起来》等,并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用,通过其海外电波,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播出,在更高更大传播平台上讲述福建故事,传递两岸亲情。

  近年来,作为主创人员,我先后策划统筹《两岸共同的抗战记忆》《改革开放40年 台商阔步新征程》《台湾青年创客在大陆》《第一家园》《海峡会客厅》等多个广播栏目、专题、系列报道等,在台湾听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你听广播吗?”“你听过东南广播公司吗?”……采访时,我经常这样问采访对象。采访后,播出前,我常常编一条短信、微信发给他们,预告播出时间。网络稿刊发后,我也会及时把报道链接发给对方。就这样日积月累,吸收了一个又一个“粉丝”,增强了“黏性”。

  2019年5月,我前往福州闽台家园台湾青年创业基地采访。在文化墙上,看到两张东南广播公司记者采访照,当下我就把背挺直,头抬高,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有人“以被东南广播公司采访报道为荣”,信用飞轮转起来了。

  我在东南广播公司工作13年,在主持人、编辑、记者等不同岗位历练过,虽然具体工作不同,但是工作宗旨却是一样,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编织一道道空中彩虹,向台湾听友提供一个了解祖国大陆的窗口。

  2020年,我还在记者的岗位上,依然被一种力量鼓舞着,这种力量就是新闻的力量,探究事务真实面目的力量。



上一篇:茶书精选丨茶文化与茶健康—品茗通识
下一篇:微念起诉李子柒公司案将开庭 故事终于要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