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伟人那样的境界我们演员怎能感受得到?

时间:2023-06-17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唐国强18岁演话剧出道,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近代的革命历史,他扮演的话题和人物充满了多样性,从艺50年里,他把角色当成演员的生命线,塑造出来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就像一颗常青树存活在娱乐圈里。

  50年里,他扮演了四十多次伟人这个角色,但他还不过瘾,也许就如他自己所言,伟人那样的境界,我们演员怎能感受得到?

  1996年,唐国强第一次接触扮演伟人这个角色,当时接到电影《长征》时,他感到非常有压力。曾有不少前辈扮演过伟人这个角色,也得到了观众的肯定,而他作为一个接班人,如果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深造 ,很难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使唐国强在心理上后退了三分,只能不断地在演技上下功夫。

  唐国强屡次分析了前辈在扮演伟人角色时的口音和表情状态,在曾经扮演过伟人的几位演员中,他们更多的是去临摹伟人的湖南口音以及造型,得以在观众眼里塑造一个活灵活现的伟人。

  再看看伟人的参考照片,很多照片上的伟人都是面带微笑,很少能找到他发怒或流眼泪的照片。正因如此,让唐国强在影视作品一开始塑造伟人形象时走进了艺术误区。

  而大多数的影视演绎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所谓的家乡话,这也让唐国强有了大胆的想法,撇开角色角度问题,用普通话去追求神似。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同时也是一条真正的艺术创作之路。艺术体现的不只是模仿,更多的是去创新。

  唐国强在扮演伟人之前,已是一个老演员,如果是一个新手,从未出现在观众的眼球,一出场就扮演伟人,观众没有其他对比人物,会更好地去接受。

  但唐国强在此前火爆全球的电影《小花》中扮演赵永生这个角色时,在观众的眼里他已是了一个“奶油小生”的形象,他还演过“诸葛亮”,演过“雍正”。就连伟人的女儿都难以相信演雍正的唐国强能把伟人这个角色演好。

  这让观众对唐国强演技疑问又加深了,这也是唐国强在创作上的压力,因为他塑造过不少角色,有着不同的形象,观众在看他演绎伟人时,只有把他之前的形象撇掉,才能更好地审美伟人这个角色。

  好在唐国强演完电影版《长征》中伟人的角色后,又续演了电视剧《长征》里的伟人。在观众有一定认可的基础上,给了唐国强更多的时间引领观众由跟着口音和造型以及人物的思想性格走,转成跟着剧情和人物的表演细节走。

  电视剧《长征》播出后,唐国强成功地用了24集的时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年拍电视剧《长征》的时候,唐国强在后期兼任导演,他对摄影师说:“你不要考虑我的造型像不像伟人,你先考虑整部剧的画面流动感。

  如果每一集戏里面有五处能让观众感到外形像就完美了,不可能做到和照片上那样活灵活现,要是这么拍整部剧就完了,这个角色也就毁了。”

  不难看出,唐国强更多的是追求人物在流动画面中的自然状态。而第一考虑的无非是情感问题,因为情感是直接与观众沟通的。

  亲情、爱情、友情等等这些情感是最能够打动观众的。这一点就需要对人物细节非常刻意地去琢磨。

  有个场景是伟人在看地图。如果还原伟人的情景,他就像幅油画里一样,一只手背在后面,另一只手手指夹着一支烟,挺着腰在看墙上的地图。

  而对于唐国强而言,他认为如果演员这样来演就不合适了,因为影视作品追求流动感,如果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动不动地站着,画面就迟钝了。

  唐国强为了阻止这画面的发生,灵机一动把几个地图摆在地上。地图的位置一变,整个场面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伟人可以一会蹲在地上、一会单跪在地上,甚至拿个放大镜翘起屁股往地上看地图,其他演员则可以围在地图周围交流,这样整个镜头呈现的画面也就跟着灵活起来。

  伟人不仅精通战术,他的诗词也写得非常好,越是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他诗词的写作量就越多。

  在电视剧《长征》里有一首词《十六字令》,里面生动地写着:“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如果仅仅拿出来就这么念,就体现不出来伟人那时的心境,这样演起来也毫无意义了。而表演要的便是气质和意境。

  唐国强不断地揣摩着:当时的情况,伟人之所以念出这个“山”,不可能是在赞美大好河山,而是因为当时各种困境堆积到一起。

  伟人决定要下山了,心里很难受,所以他才讲“高耸人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锋利,丝毫未损。天空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独撑其间。 ”

  还有另一首词就是《娄山关》,唐国强细读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1931年初伟人开始受到奸细排斥和为难,直到四年后遵义会议才重新当上领导。

  在这四年里,他束手无措地看着李德等人在部队里胡扯,自己却无权力去干涉,提出的建议也不被采纳。到遵义的时候整个部队懒散,低沉,弥漫着沮丧、迷茫的气氛。

  在深入地去分析伟人的创作背景后,唐国强生动地把自己的领会应用到剧情中:伟人坐在马背上,行军蜿蜒走来,伟人看着了群山,听到了那几声凄凉雁鸣。于是吟出了“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建国大业》中,伟人到重庆同蒋公谈判时,蒋公从楼梯走下来,伟人恭恭敬敬地伸出手同蒋公握着。

  这是伟人独有的同仁心,他能屈能伸,可柔里带着一丝刚强。在这部剧中,伟人的心理情感和言语不多,大多是通过眼神和动作来表达。

  比如,淮海战役胜利后,伟人喝醉了,坐在水缸上笑得像给小孩一样天真。这就是唐国强觉得这部剧需突破的地方,不在于他喝不喝酒,而在于怎样把当时的那种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

  唐国强谈到,多次地扮演伟人这个角色中,他永远面带着微笑,但内心的真实情感却让人难以琢磨。让唐国强觉得最为真实的情感是伟人得知儿子牺牲时的那场哭戏。

  生活中的伟人是个很有情趣的领袖,别人泡过的茶叶,他舍不得丢,他让人家把茶水喝了把茶叶给他留着,在剧里不难看到伟人在嚼茶叶的画面。就连他的睡衣,上面都打满了补丁,他不追求舒适,更不知道什么是奢华。

  唐国强认为,演好每个角色,就必须对其历史的熟知和对主人公当时心理活动的深层透析,这就需要扮演者背后深入地去学习和摸索。

  这么多年的演戏生涯中,唐国强扮演最多的角色就是伟人,唐国强说伟人是个智商高于常人的领导者,他的包容心宽得好比海洋。

  他更是说出伟人那种身材怀,智慧和豁达,是演员无法达到的境界。扮演了四十多次伟人这个角色,唐国强还觉得不上瘾,因为伟人太伟大了,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塑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解读】咬文嚼字“一九二”(一):浅析新《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
下一篇:181团老山前线 “三感”教育的来龙去脉——赴滇轮战亲历记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