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降燥夏天该喝什么茶?细说建阳白茶

时间:2023-06-20来源: 首页-沐鸣2注册-登录平台

  一进入六月份,北京是越来越热了,但雪糕冷饮总是要适可而止,一旦贪凉积食就得不偿失了。真想消暑降燥,还得说是喝茶。笔者小时候,生活在南城的四合院里。那时夏日的午后,祖父总要沏上一壶酽酽的花茶。大家在小院儿的树阴凉儿里一坐,趁热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直到出了一身透汗,真是甭提多舒服了。

  在众多名茶之中,要论起消夏祛暑的功效,那还要首推白茶。百年以来,白茶主销阵地是港澳台,其次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白茶性清凉,退热降火,祛暑解渴,均有奇效。因此,越是热的地方,白茶销路越好,越是热的天气,白茶销量越高。笔者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了六年茶文化直播节目,经常遇到市民朋友们提问:夏天该喝什么茶?我一律要答:白茶。

  大致十年前开始,白茶逐渐被更多省份的爱茶人所熟知。尤其是闽东的福鼎白茶,质量优异价格亲民,充当了白茶产业领跑者的角色。应该说,在白茶的推广上福鼎确是首功一件。可其实,中国白茶的传统茶区不止福鼎一处。陈宗懋主编《中国茶叶大辞典》“白茶”条目中明确写道:“白茶,基本茶类之一。表面满披白色茸毛的轻微发酵茶主产于福建福鼎、建阳、政和、松溪等地。”

  既然福鼎已经打开了白茶的市场,那么随后建阳、政和、松溪等传统产区便应该紧随其后打开销路。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拿建阳的白茶来说吧,如今仍属于冷门小众茶。可其实建阳茶区是中国白茶最传统的产区之一,其制作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前不久,建阳的漳墩镇还获评为中国小白茶之乡。趁着炎炎夏日,笔者就将多年来收集的文献档案与在建阳茶区的见闻相结合,来为京城爱茶人聊一聊这款冷门的建阳白茶。

  建阳,到底在哪呢?这地方处于闽北,周遭都是产茶区县。它的北面,是大名鼎鼎的武夷山市。它的南面,是水仙起源的建瓯市。它的东面,毗邻着白茶的另两个产区政和县与松溪县。

  福鼎,归属于闽东的宁德市。建阳,归属于闽北的南平市。福鼎靠海,建阳环山,地理风貌各有不同,制出的白茶风味自也不同。

  说清了位置,再来梳理历史。建阳白茶的出现,并不晚于福鼎白茶。根据林今团《建阳白茶初考》(原载于1990年10月《福建茶叶》)一文中写道:“1990年74岁的肖乌奴和同村同年人饶太荣两位老茶农反映,白茶是肖苏伯(肖乌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父辈创始的。肖苏伯年轻时即曾贩运白茶到广州。”

  这个肖氏家族是当地的茶商世家,上文中提到的肖占高有“太学生”头衔,死后墓葬规格较高。他的墓石刻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仍清晰可见,上有“道光壬寅二十二年九月X日立”(公元1842)的字样。又知,肖占高享年七十岁。由此可以揣测,肖氏兄弟年轻时到广州贩卖白茶的事情,大约发生在清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七年(公元1792-1802)之间。如果当时的白茶已经是可以畅销广州市场的成熟商品,那么建阳白茶工艺创制的时间便不会晚于上述的年份。

  建阳白茶,很可能创制于清代乾隆晚期。以此推断,建阳很可能是最早制作白茶的茶区。但翻查历史资料,建阳白茶的名字却罕有出现。不是建阳白茶不火,而是与地理名称的变化有关。最早的建阳白茶,创制于建阳县漳墩乡桔坑村南坑片。这里产的白茶,便称为南坑白。

  南坑这个地方,自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起至清末均属于建州(建宁路、府)瓯宁县紫溪里。民国二年(公元1913),建安、瓯宁合并为建瓯县,南坑仍属于紫溪里。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水吉特种区成立。两年之后,又成立了水吉县。产白茶的南坑,归属于水吉县漳墩乡南坑保。新中国成立之后,南坑归属于水吉县第六区南坑乡。这里产的白茶,便也称为水吉白。有些老资料上,罗列白茶产区时也有水吉县,原因即在于此。1956年秋,水吉与建阳合并为建阳县。白茶的产区南坑,正式归属于建阳县。历史上的南坑白茶与水吉白茶,便都叫建阳白茶了。

  建阳产的白茶,最有特色的即是小白。何为小白?这就牵扯到了中国白茶的分类方式。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将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这是以采摘等级为划分标准。若是按照茶树品种来区分,则分为大白、小白和水仙白。

  所谓大白,即是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政和大白等树种制作的白茶。因条索肥硕壮实,因此占了一个“大”字。所谓小白,即是用菜茶品种制作的白茶。因条索紧结纤细,所以占了一个“小”字。所谓水仙白,则是用水仙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

  对于饮茶人来说,大白、小白与水仙白的口感可谓是各有千秋。对于制茶人来讲,则一定会选择大白。原因何在呢?首先,大白茶树品种,茶园利于管理,茶青便于采摘。其次,大白茶树品种,产量更高,千芽重远胜于小白。更为诱人的是,大白茶树品种做出的白茶更加肥壮可爱。即使是不懂茶的人,看到大白做的银针或是牡丹,也一定会心生青睐。

  于是乎,如今的福鼎与政和两地,主流的白茶都属于大白。其实就笔者在产区的了解,当年福鼎也做不少以菜茶为原料的小白。但小白既不如大白产量高,更不如大白卖相好,便都砍掉种福鼎大毫茶了。事到如今,想再在福鼎看到一片菜茶的茶园已经绝非易事。菜茶的没落,不知算不算福鼎白茶产业腾飞的滥觞呢?

  选购福鼎白茶,可以关注“寿眉”这个品类。要是想尝试建阳白茶,不要错过“贡眉”这个花色。随着福鼎白茶的升温,寿眉已很常见。但是建阳贡眉不火,所以贡眉还显得有些神秘。寿眉与贡眉,到底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这还要从建阳白茶产品名称的流变聊起了。

  林今团《关于贡眉白茶》(原载于2015.03《中国茶叶》)一文中,记载了一段珍贵的采访资料:“通过建瓯茶厂70多岁的老茶人向2013年86岁的李思源和87岁的黄茂德两位老茶师了解。李于1953年进厂,黄于1954年进厂。两位老人一直在茶厂的茶叶审评室任茶师。黄茶师说他一进厂就有贡眉这个品种。李茶师说贡眉是1953年由省农林厅安排生产的,原料就是原来加工寿眉的小白茶。”

  通过上述口述史料可知,其实贡眉创制于1953年前后,就是特指用“小白茶”(即菜茶)这种茶树品种加工的寿眉。由于建阳茶区菜茶种植面积大,所以久而久之也就以生产贡眉而闻名茶界了。

  这里还有个问题,建阳白茶又为何在建瓯茶厂生产呢?原来在1951年时,福建省茶业公司在闽北设立建瓯和政和两个茶叶精制厂。次年,水吉县所产白茶和乌龙,就都交付给建瓯茶厂加工。直到1979年起,建阳茶厂才开始自己生产白茶。计划经济时代,一切听从主管部门安排,这便是那个时期茶叶生产的特殊背景了。所以李、黄二位老人口述的历史,正是建阳白茶在建瓯茶厂精制加工的时期。

  爬梳史料,水落石出。贡眉,以建阳为发祥之地。建阳,以贡眉为代表产品。这里多说一句,如今有商家宣传说贡眉白茶是进献皇帝的贡品,这纯属于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

  现如今建阳白茶产业,远没有福鼎或政和红火。根据蔡金龙《建阳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原载于2018年第02期《福建茶叶》)一文的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建阳地区,产白茶的乡镇只有漳墩一个。茶园面积1000公顷,白茶产量仅有0.1万吨。根据中国新闻网2018年5月的报道,福鼎白茶的年产量为1.37万吨。建阳白茶的产量,还不到福鼎白茶产量的十三分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市场需求量很大,建阳白茶自然会扩大生产规模。现如今产业萎缩,可见建阳白茶并不好销。究其原因,蔡金龙在文章中分析道:

  “建阳区漳墩镇作为建阳白茶生产仅存乡镇,当前生产白茶的茶树品种主要是武夷菜茶有性系群体种,遗传变异明显,制成小白茶成品后具有鲜爽度高,回甘清冽的优点。其条形松散,大小和色泽一致性较差,外形不美观,对建阳白茶商品推广和品牌的打造起到了减分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以武夷菜茶为原料制作的建阳小白,好喝但不好看。在以貌取茶的今天,建阳白茶自然是只能留给尊重茶汤的人来欣赏了。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



上一篇:向世界敬一杯茶!中国茶文化是人类文明共同财富
下一篇:茶叶有多少种类介绍